混凝土泵管的加固(請問混凝土澆筑樓梯施工工藝誰了解)
2023-02-12
請問混凝土澆筑樓梯施工工藝誰了解
1 范圍本工藝標準適用于一般現澆框架、框架剪力墻、剪力墻結構混凝土的澆筑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輸送泵泵送,對于少量的小型構配件混凝土和基礎墊層可采用現場攪拌。2 施工準備2.1 材料及主要機具:2.1.1 水泥:a、水泥擬選用32.5號以上的普通硅酸鹽水泥。b、水泥進場時,應有出廠合格證或試驗報告,并要核對其品種、標號、出廠日期。使用前若發現受潮或過期,應重新取樣試驗。c、水泥質量證明書中各項品質指標應符合標準中的規定。品質指標包括氧化鎂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燒失量、細度、凝結時間、安定性、抗壓和抗折強度。d、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2.1.2 砂:a、砂擬優先選用深圳碼頭優質河砂,嚴禁采用含氯量大的海砂。b、對于泵送砼,砂子宜用中砂,砂率宜控制在40%~50%。c、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計),當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或等于C30時,不大于3%;低于C30時,不大于5%,對有抗滲、抗凍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應大于3%,對C10或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寬。2.1.3 石子:a、宜選用花崗巖碎石b、石子最大粒徑不得大于結構截面尺寸的1/4,同時不得大于鋼筋間最小凈距的3/4。混凝土實板骨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板厚的1/2。且不得超過50mm。對于泵送砼,碎石最大粒徑與輸送管內徑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石宜小于或等于1:2.5。c、石子的含泥量(按重量計)對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時,不大于1%;低于C30時,不大于2%;對有抗凍、抗滲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對C10或C10以下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可酌情放寬。D、石子中針、片狀顆粒的含量(按重量計),當混凝土等級高于或等于C30時,不大于15%;低于C30時不大于25%;對C10或C10以下,可以放寬到40%。2.1.4 水:符合國家標準的生活飲用水可拌制各種混凝土,不需再進行檢驗。2.1.5 外加劑:減水劑、早強劑、緩凝減水劑等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其摻量須經試驗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2.1.6 主要機具:混凝土攪拌機、磅稱(或自動計量設備)、雙輪手推車、小翻斗車、尖鍬、平鍬、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動器、平板式振動器、木抹子,長抹子,鐵板、膠皮水管、串桶、塔式起重機等。2.2 作業條件2.2.1 墻柱部位:1、核實墻內預埋件、預留孔洞、水電預埋管線、盒(槽)的位置、數量及固定情況。2、檢查模板下口、洞口及角模拼縫處是否嚴密,邊角柱加固是否可靠,各種連接件是否牢固。3、檢查并清理模板內殘留雜物,用水沖凈。常溫下用水濕潤模板。2.2.2 梁板部位:1、澆筑混凝土層段的模板、鋼筋、預埋件及管線等全部安裝完畢,經檢查符合設計要求,并辦完隱、預檢手續。2、澆筑混凝土用架子及馬道已支搭完畢,混凝土輸送泵的泵管鋪設完畢,并經檢查合格。輸送管線路宜直,如管道內向下傾斜,應防止混入空氣,產生阻塞。3、對模板內雜物進行清除,在澆筑前同時對木模板進行澆水濕潤,以免木模板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影響混凝土澆筑后的正常硬化。2.2.3 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的要求:1、項目部已對攪拌站下達任務單,下達任務單時,必須包括工程名稱、地點、部位、數量,對混凝土的各項技術要求(強度等級、抗滲等級、緩凝及特種要求)、現場施工方法、生產效率(或工期)、交接班搭接要求,以及供需雙方協調內容,連同施工配合比通知單一起下達。2、攪拌站設備試運轉正常,混凝土運輸車輛數量滿足要求。3、攪拌站材料供應充足,特別是指定的水泥品種有足夠的儲備量或后續供應有保證。4、攪拌站全部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粉煤灰及外加劑等經檢驗合格,符合使用要求。5、攪拌站、澆搗現場和運輸車輛之間有可靠的通訊聯系手段。2.2.4 對所有機具包括混凝土輸送泵、振動器(棒)經檢驗試運轉正常,并準備一旦出現故障的應急措施,保證人力、物力、材料均能滿足澆筑速度的要求。現場砼試塊養護池和試塊試模準備就緒。2.2.5 工長根據施工方案對操作班組已進行全面施工技術交底,落實澆筑方案。每個施工人員對澆筑的起點及澆筑的進展方向都做到心中有數,混凝土澆灌令已被批準。2.2.6 注意天氣預報,不宜在雨天澆筑混凝土 。在天氣多變季節施工,為防不測,應有足夠的抽水設備和防雨物質。2.2.7 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混凝土的澆筑。要準備測溫監控措施以及防止混凝土硬化過程中因水化熱過高、內外溫差過大而引起的體積變形產生收縮裂縫的有效措施,并編制詳細的技術方案,指導施工。3 操作工藝3.1 工藝流程:采用現場攪拌混凝土澆筑工藝作業準備 → 混凝土攪拌 → 混凝土運輸 → 柱、梁、板、墻、樓梯混凝土澆筑秘振搗 → 養護采用商品混凝土澆筑工藝作業準備 → 商品混凝土運輸到現場 → 混凝土質量檢查 → 卸料 → 泵送至澆筑部位 → 柱、梁、板、墻、樓梯混凝土澆筑秘振搗 → 養護3.2 作業準備:澆筑前應對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凈,并經檢查鋼筋的水泥墊塊是否墊好。如果使用木模板時應澆水使模板濕潤,柱子模板的清掃口高水平在清除雜物后再封閉。剪力墻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除干凈。3.3 混凝土現場攪拌:自拌砼用于防止商品砼暫時供應不上的應急措施和零星砼的現場拌制,原材料和配合比應與商品砼的保持一致。3.3.1 根據配合比確定的每盤(槽)各種材料用量及車輛重量,分別固定好水泥、砂、石各個磅稱標準。在上料時車車過磅,骨料含水率應經常測定,及時調整配合比用水量,確保加水量準確。要過稱。3.3.2 裝料順序:一般先裝石子,再裝水泥,最后裝砂子,如需加摻合料時,應與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摻外加劑(減水劑、早強劑等)時,粉狀應根據每盤加入量預加工裝入小包裝袋內(塑料袋為宜),用時與粗細骨料同時加入;液狀應按每盤用量與水同時加入攪拌機攪拌。3.3.3 攪拌時間: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根據施工規范要求確定,可按下表采用。摻有外加劑時,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S)混凝土坍落度(㎝)攪拌機機型攪拌機出料量(L) 250250~500 500≤3自落式90120150強制式60901203自落式9090120強制式6060903.3.4 混凝土開始攪拌時,由施工單位主管技術部門、工長組織有關人員對出盤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進行鑒定,檢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單要求,經調整后再進行攪拌。3.3.5 混凝土運輸1、混凝土在現場運輸工具有手推車、吊斗、泵送等。2、混凝土自攪拌機中卸出后,應及時運到澆筑地點,延續時間,不能超過初凝時間。在運輸過程中,要防止混凝土離析、水泥漿流失、坍落度變化以及產生初凝等現象。如混凝土運到澆筑地點有離析現象時必須在澆灌前進行二次拌合。混凝土從攪拌機中卸出后至澆筑完畢的延續時間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混凝土從攪拌機卸出至澆筑完畢的時間(MIN)混凝土強度等級氣溫(℃)低于25高于25C30120909060注:摻有外加劑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時,應按試驗確定。3、混凝土運輸道路應平整順暢,若有凹凸不平,應鋪墊橋枋。在樓板施工時,更應鋪設專用橋道嚴禁手推車和人員踩踏鋼筋。3.4 對商品砼的質量檢查要求:3.4.1 泵送混凝土,每工作班供應超過100m3的工程,應派出質量檢查員統計駐場。3.4.2 混凝土攪拌車出站前,每部車都必須經質量檢查員檢查和易性合格才能簽證放行。坍落度抽檢每車一次;混凝土整車容重檢查每一配合比每天不小于一次。3.4.3 現場取樣時,應以攪拌車卸料1/4后至3/4前的混凝土為代表。混凝土取樣、試件制作、養護,均由供需雙方共同簽證認可。3.4.4 攪拌車卸料前不得出現離析和初凝現象。3.5 泵送混凝土施工3.5.1 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儲料斗內清水從管道泵出,達到濕潤和清潔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內加入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或1:2水泥砂漿),潤滑管道后即可開始泵送混凝土。3.5.2 開始泵送時,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壓變化應在允許值范圍內,待泵送順利時,才用正常速度進行泵送。3.5.3 泵送期間,料斗內的混凝土量應保持不低于缸筒口上10mm到料斗口下150mm之間為宜。避免吸入效率低,容易吸入空氣而造成塞管,太多則反抽時會溢出并加大攪拌軸負荷。3.5.4 混凝土泵送宜連續作業,當混凝土供應不及時,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暫時中斷時,攪拌不應停止。當葉片被卡死時,需反轉排隊,再正轉、反轉一定時間,待正轉順利后方可繼續泵送。3.5.5 泵送中途若停歇時間超過20分鐘,管道又較長時,應每隔5分鐘開泵一次,泵送小量混凝土,管道較短時,可采用每隔5分鐘正反轉2—3個行程,使管內混凝土蠕動,防止泌水離析,長時間停泵(超過45分鐘)氣溫高、混凝土坍落度小時可能造成塞管,宜將混凝土從泵和輸送管中清除。3.5.6 泵送先遠后近,在澆筑中逐漸拆管。3.5.7 在高溫季節泵送,宜用濕草袋覆蓋管道進行降溫,以降低入模溫度。3.5.9 泵送管道的水平換算距離總和應小于設備的最大泵送距離。3.6 混凝土澆筑的一般要求3.6.1 混凝土自吊斗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米,如超過2米時必須采取措施。3.6.2 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時,如澆筑高度超過3米時,應采用串筒、導管、溜槽或在模板側面開門子洞(生口)。3.6.3 澆筑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進行,每層并行筑高度應根據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決定。一般分層高度為插入式振動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不超過500mm。平板振動器的分層厚度為200mm。3.6.4 使用插入式振動器應快插慢撥,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按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0~400m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能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邊緣。3.6.5 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有水泥品種及混凝土初凝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小時應按施工縫處理。3.6.6 澆筑混凝土時應派專人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插筋等有無位移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澆灌并應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畢。3.7 柱混凝土澆筑3.7.1 柱澆筑前,或新澆混凝土與下層混凝土結合處,應在底面上均勻澆筑50mm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砂漿應用鐵鏟入模,不應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內。3.7.2 柱混凝土應分層澆筑振搗,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點應分散布置循環推進,連續進行。振動棒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除上面振搗外,下面要有人隨時敲打模板。3.7.3 柱高在3米之內,可在柱頂直接下灰澆筑,超過3米時應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側面開門子洞安裝斜溜槽分段澆筑。每段高度不得超過2M,每段混凝土澆筑后將門子洞模板封閉嚴密,并用箍箍勞。3.7.4 柱子混凝土應一次澆筑完畢,如需留施工縫時應留在主梁下面。無梁樓板應留在柱帽下面。在梁板整體澆筑時,應在柱澆筑完畢后停歇1~1。5H,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再繼續澆筑。3.7.5 澆筑完畢后,應隨時將伸出的搭接鋼筋整理到位。3.7.6 構造柱混凝土應分層澆筑,每層厚度不得超過300mm。3.8 梁、板混凝土澆筑3.8.1 肋形樓板的梁板應同時澆筑,澆筑方法應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推進,即先澆筑梁,根據梁高分層澆筑成階段形,當達到樓板板底位置時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隨著階段形不斷延伸,梁板混凝土連續向前進行。3.8.2 梁柱節點鋼筋較密時,澆筑此處混凝土時宜用小粒徑石子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澆筑,并用小直徑振動棒振搗。3.8.3 樓板澆筑的虛鋪厚度應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動器垂直澆筑方向來回振搗。注意不斷用移動標志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搗完畢,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3.8.4 在澆筑與柱、墻連成整體的梁和板時,應在柱和墻澆筑完畢后停歇1~1.5小時,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再繼續澆筑。3.8.5 施工縫設置:宜沿著次梁方向澆筑樓板,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1/3范圍內,施工縫表面應與次梁軸線或板面垂直。單向板的施工穎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1、施工縫用木板、鋼絲網擋牢。2、施工縫處須待已澆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少于1.2Mpa時,才允許繼續澆筑。3、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縫表面應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石子,并用水沖洗干凈。排除積水后,先澆一層水泥漿或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然后繼續澆筑混凝土。3.9 剪力墻混凝土澆筑:3.9.1 剪力墻墻澆筑,應在底面上均勻澆筑50mm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砂漿應用鐵鏟入模,不應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內。3.9.2 澆筑墻體混凝土應連續進行,間隔時間不應超過2小時,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60㎝左右,因此必須預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位置和振動器操作人員數量。3.9.3 振動棒移動間距應小于50㎝,每一振點的延續時間經表面呈現浮漿為度,為使上下層混凝土結合成整體,振動器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振動時注意鋼筋密集及洞口部位,為防止出現漏振,須在洞口兩側同時振搗,下灰高度也要大體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應開口,并在此處澆筑振搗。3.9.4 混凝土墻體澆筑完畢之后,將上口甩出的鋼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標高線將墻上表混凝土找平。3.10 樓梯混凝土澆筑3.10.1 樓梯段混凝土自上而下澆筑。先振實底板混凝土,達到踏步位置與踏步混凝土一起澆筑,不斷連續向上推進,并隨時用木抹子(木磨板)將踏步上表面抹平。3.10.3 施工縫位置:樓梯混凝土宜連續澆筑完成,多層建筑的樓梯,根據結構情況可留設于樓梯平臺板跨中或樓梯段1/3范圍內。3.11 混凝土的養護3.11.1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12小時以內加以覆蓋,并澆水養護。3.11.2 混凝土澆水養護日期,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天。在砼強度達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或施工振動。柱、墻帶模養護2天以上,拆模后,用棉布包住,澆水在棉布上養護,以確保立面結構表面保持濕潤狀態。每日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于足夠的潤。3.12 混凝土試件:混凝土澆筑起點,按照規范要求隨機取樣留置抗壓和抗滲試驗試件。4 施工質量驗收標準4.1 一般規定4.1.1 結構構件的混凝土強度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的規定分批檢驗評定。對采用蒸汽法養護的混凝土結構構件,其混凝土試件應先隨同結構構件同條件蒸汽養護,再轉入標準條件養護共28天。當混凝土中摻用礦物摻合料時,確定混凝土強度時的齡期可按現行國家標準《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GBJ146等的規定取值。4.1.2 檢驗評定混凝土強度用混凝土試件的尺寸及強度的尺寸換算系數應按下表取用,其標準成型方法、標準養護條件及強度試驗方法應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的規定。混凝土試件的尺寸及強度的尺寸換算系數骨料最大粒徑(㎜)試件尺寸(㎜)強度的尺寸換算系數≤31.5100×100×1000.95≤40150×150×1501.00≤63200×200×2001.05注:對強度等級為C60以上的混凝土試件,其強度的尺寸換算系數可通過試驗確定。4.1.3 結構構件拆模、出池、出廠、吊裝腔作勢、張拉、放張及施工期間負荷時的混凝土強度,應根據同條件養護的標準尺寸試件的混凝土強度確定。4.1.4 當混凝土試件強度評定不合格時,可采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檢測方法,按國家現行有關的規定對結構構件中的混凝土強度進行推定,并作為處理的依據。4.1.5 混凝土的冬期施工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和施工技術方案的規定。4.2 原材料主控項目4.2.1 水泥進場時應對其品種、級別、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并對其強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標進行復驗,其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GB175等的規定。當使用中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超過三個月(快硬硅酸鹽水泥超過一個月)時,應進行復驗,并按復驗結果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檢查數量:按同一生產廠家、同一等級、同一品種、同一批號連續進場的水泥,袋裝不超過200T,散裝不超過500T為一批,每批抽樣不少于一次。檢查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4.2.2 混凝土中摻用外加劑的質量及應用技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8076、《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等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劑。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當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劑,混凝土中氯化物的總含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的規定。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法確定。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4.2.3 混凝土中氯化物和堿的總含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和設計的要求。檢驗方法:檢查原材料試驗報告和氯化物、堿總含量計算書。一般項目4.2.4 混凝土中摻用礦物摻合料的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規定。礦物摻合料的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檢查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和進場復驗報告。4.2.5 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細骨料的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GJ52的規定。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檢查方法:檢查進場復驗報告。注: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顆粒粒徑不得超過構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過鋼筋最小間距的3/4。2、對混凝土實心板,骨料最大粒徑不得超過板厚的1/4,且不得超過40㎜。4.2.6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飲用水;當采用其他水源時,水質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63的規定。檢查數量:同一水源檢查不少于一次。檢驗方法:檢查水質試驗報告。4.3 配合比設計主控項目4.3.1 混凝土應按國家現行標準《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的有關規定,根據混凝土強度等級、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進行配合比設計。對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設計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專門規定。檢驗方法:檢查配合比設計資料。一般項目4.3.2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應進行開盤鑒定,其工作性能應滿足設計配合比的要求。開始生產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作為驗證配合比的依據。檢查方法:檢查開盤鑒定資料和試件強度試驗報告。4.3.3 混凝土拌制前,應測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據測試結果調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檢查數量:每個工作班檢查一次。檢驗方法:檢查含水率測試結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單。4.4 混凝土施工主控項目4.4.1 結構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用于檢查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的試件,應在混凝土的澆筑地點隨機抽取。取樣與試件與留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m3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3、當一次連續澆筑超過1000m3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樓層、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檢驗方法:檢查施工記錄及試件強度試驗報告。4.4.2 對在抗滲要求的混凝土結構,其混凝土試件應在澆筑地點隨機取樣。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留置組數可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檢驗方法:檢查試件抗滲試驗報告。4.4.3 混凝土原材料每盤稱量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原材料每盤稱量的允許偏差材料名稱允許偏差水泥±2%粗、細骨料±3%水、外加劑±2%注:1、衡器應定期校驗,每次使用前應進行零點校核,保持計量準確;2、當遇雨天或含水率有顯著變化時,應增加含水率檢測次數,并及時調整水和骨料的用量。檢查數量:每工作班抽查不應少于一次。檢驗方法:復稱。4.4.4 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并應在底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上一層混凝土澆筑完畢。當底層混凝土初凝后澆筑上一層混凝土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中對施工縫的要求進行處理。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施工記錄。一般項目4.4.5 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前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確定。施工縫隙的處理應按施工技術方案進行。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施工記錄。4.4.6 后澆帶的留置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確定。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應按施工技術方案進行。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施工記錄。4.4.7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采取有效的的養護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12小時以內加以覆蓋,并澆水養護。2、混凝土澆水養護的時間: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小于7天;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天;3、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于足夠的潤濕狀態;混凝土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4、采用塑料布覆蓋養護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應覆蓋嚴密,并應保持塑料布內有凝結水;5、在砼強度達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注:1)、當日平均氣溫低于5℃時,不得澆水;2)、當采用其他品種水泥時,混凝土的養護時間應根據所采用水泥的技術性能確定。3)、混凝土表面不便澆水或使用塑料布時,宜涂刷養護劑;4)、對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應根據氣候條件按施工技術方案采取控溫措施。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施工記錄。5 外觀質量及尺寸偏差驗收標準5.1 一般規定5.1.1 現澆結構的外觀質量缺陷,應由監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各方根據其對結構性能和使用功能影響的嚴重程度,按下表確定。 現澆結構外觀質量缺陷名稱
麻煩請教各位!二次構造柱專業泵工作原理及主要優勢是什么
二次構造柱專業泵在農村受歡迎的原因如下:1.鄉村對混凝土的需求大,但缺少在鄉村設備;—小型混凝土泵參數選用強行式攪拌體系,雙軸驅動,比滾筒式出產的混凝土愈加均勻,和易性十分好。2.混凝土出產設備進入鄉村有很多制約,比方受尺度等約束;車載拌和泵體積細巧,車身寬度僅2米多,合適路途狹隘區域施工。3.工人本錢下降,小型混凝土泵使用方法是將混凝土上料、攪拌、泵送一體的化,有兩三個人就可施工,施工過程中使用鏟車上料,人工倒入水泥,接好泵管,車在泵即可將混凝土自動泵送至樓層,能輕松打到14層樓房高度。小型混凝土攪拌泵車不只適用于鄉村建房,還可廣泛用于鄉鎮基礎建設如建筑工地、廠房、庫房、碼頭號場合,適用性十分廣泛,是鄉村發家致富的好助手。
高壓泵與壓力泵有什么區別
比轉速不同,高壓泵的比轉速相對較小。揚程不同,相同流量,高壓泵的揚程高。泵體和軸等的材質有所不同。體積不同,高壓泵的泵體比較大。
Tag:本文網址:http://sociologybyadityamongra.com/news/company/719.html